聪明的投资者(聪明的投资者pdf百度云)

尚力财经 183 0

怎样做一个聪明的投资者

看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在巴菲特给本书写的序言里,认为本书是有史以来投资论著中最杰出的一本。

做为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认为,人类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和内幕消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格雷厄姆认为 ,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

格雷厄姆把投资者基本上分成两类,即防御型和进攻型。

防御型投资者的第一大目标是避免重大错误和重大亏损,主要的精力当然放在防守上,第二个目标是轻松自由,不需要经常分析决策,省心省力,省时省事。

防御性投资者要遵循四大选股原则,即适当分散投资10~30只股票;选股要选大型企业、杰出企业、融资保守的企业,;股息持续发放20年以上;市盈率不超过25倍。

要想投资成功,一要智商,二要情商。智商不是聪明,而是正确的思考框架;情商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那么怎样做一个特聪明的投资者呢?

格雷厄姆认为,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和不合理的悲观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做为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买入股票的信条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该书1949年出版后,多次再版,一直被称为股票投资圣经。

聪明的投资者(聪明的投资者pdf百度云)-第1张图片-尚力财经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笔记

     

  做投资这么多年,涉猎了很多国内外投资大师的经典书籍和传记,可以说受益匪浅,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里,最终争的一席之地,侥幸存活下来与这些思想的“保驾护航”可谓是密不可分的,其中《聪明的投资者》对我的投资体系影响是最为深刻的,本书作者是巴菲特的老师―― 格雷厄姆 。

        虽说,这本书读起来,实在是有些晦涩难懂,有些烧脑!弄懂它确实需要一番功夫,这也许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吧!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提取书中的核心思想理论。

        作者上来就说,这本书不是写给 投机者 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一个投机者你也就别看了,对你啥用没有不说,还浪费时间,经过他们50年的经验和观察。就没有发现过,投机能够从市场中长期获利的。同时,他也告戒投资者“ 忘记过去的人,必将重蹈覆辙”。

观点1.

        其实投资最大的敌人就是 我们自己 ,我们战胜了自己的贪婪和恐惧也就战胜了市场

观点2:

    在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是否对其背后的公司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呢?应该都大多数人都没有!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最起码我们得知道:

1:他的 管理层 怎么样?

2:它的 产品竞争力 如何?

3: 行业前景 发展如何?

4:市盈率,市净率在历史中位数上下的位置,( 历史分位点或者是温度值 )

4: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否在 15% 以上,

5: 竟争对手 是谁,能不能 长久的存活 下去。

  而如果听消息,就跟风无脑买入,这是对自己和家人极大的不负责任,毕竟都是血汗钱嘛!

观点3;

        定时定额投资法“美元成本平均法”

        就是 每月投入同等数额 的资金,来买进一只或多只股票,又叫程序化投资法,虽然每月投资金额不大,但长期之下,总量还是相当可观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从工资卡里扣除的“ 五险一金 ”就是采用这个方式的 定投 ,还有我们锻炼身体“ 管住嘴,迈开腿 ”不也是一种定投吗!

        不过与此定投相比,现在又有了一种新的更高效的定投方式―― 定期不定额 投资法,是以历史估值数据为标准,低估时逐渐增加资金高估时逐渐减少资金。严重高估卖出离场,以求获得更高的收益!

观点4;

        低点布局,买入被低估的股票,这需要有我们有超长的耐心和坚持,而高点卖出则是我们与人性贪婪的博弈,“ 不要企图把全世界的钱都赚到 ”――这是格雷厄姆对投资者的忠告。

观点5;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

          这个策略其实就是一个 股债均衡策略 ( 2:8策略) 的配比转换,在牛市股价过高时卖出股票买入债券,越涨越卖,直到 债2股8 ;熊市股价过低时,卖出债券买入股票,越跌越买,直到,股( 指数基金 )8债( 债券基金 )2。尽量做到股债资金量的配比永远保持 各占一半 (50:50)或者一年做一次 动态再平衡 ,

          当然,如果遇上百年不遇的机会 全仓股票 也不是不可以( 但还是应该留出一年所需的生活备用金 )。毕竟策略是由人制定的,在拥有 足够安全点 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也不是不可以。

        这看起来很容易,但作者也说做起来很难,因为,它需要投资者在市场牛气冲天的时候减仓,在跌跌不休的时加仓,这违背了人性对牛市的贪婪和熊市的恐惧。

6,市场先生,

        是的,你没有看错, 市场先生 一词就是由格雷厄姆提独创的。它把市场搅的鸡犬不宁,一踏糊涂,被他牵着鼻子走的,不是倾家荡产就是缺胳膊断腿,这哥们就是一猪队友,只要买入了股票,他就时刻不停的开始忽悠,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基本不受他的干扰!就是他的克星,时刻等着他犯错的时机,果断逆势布局。

        所以做个价值投资的吧!多关注公司少关注价格!做好公司的股东,好公司才会有好回报! 说起来容易,知易行难呐!――都知道读书好,但是现在有几个爱读书的!

7,安全边际:

    用股神巴菲特的话,来形容安全边际就是“ 40美分买一美元东西 ”在实际投资中,拿弱周期的消费,医药股为例,在业绩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以历史PE均值为标准,越低越有其投资价值,安全边际越大,放在银行股上,就是 PB小于0.7的时候 ,如果是周期股那就是 业绩最不好 的时候。放在整个市场上呢!就是 股票无人问津 的时候。

      总结此书被尊为“投资圣经”,确不为过,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大师就有了如此之经典理论,实在是让我辈所折服。时至今日其投资原则依然对每一个价值投资者来说,在操作上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要说不足,可能是彼此制度上的差异吧!书中穿插的案例,和词汇,有些不好理解,但某些投资的原则还是相同的。

两个版本《聪明的投资者》有什么区别?

一、编写者不同。原版是由美国"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出版,到2011年一共修订四次。实战版是由英国金融家蒂姆·黑尔根据原版,加上自身投资经验著作而出的。

简单来说,原版更偏重理论,实战版更贴近实际商战和投资。

二、出版时间不同。《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在2010年8月出版,《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在2011年07月出版。《聪明的投资者(实战版)》在2014年7月出版。

三、编辑不同。《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的编辑都是颜林柯。《聪明的投资者(实战版)》的编辑是王莹舟。

扩展资料:

这部《聪明的投资者》,是有史以来第一本面向个人投资者并为其提供投资成功所需的情绪框架和分析工具的专业书籍。

至今,它仍然是面向投资大众最好的一本书。《聪明的投资者》是经过修订后的第4版,旨在将格雷厄姆的理念运用于当代金融市场的同时,保留其原文的完整性。

为了便于理解,在格雷厄姆的原文页下增加了一些注释,而格雷厄姆的原文注释则移至书后的“尾注”中。

在格雷厄姆原著的每一章之后,你都会看到一篇新增的评论。在这些引导读者的内容中,将添加一些新的例证,以此来说明,对今天的投资者来说,格雷厄姆的原则仍然是多么贴切(以及多么使人思路开阔)。

像所有的经典著作一样,本书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且,通过教育我们,这本书也能够获得新生。你读得越多,就理解得越深刻。以格雷厄姆为向导,你必定会成为一个非常聪明的投资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聪明的投资者

再读《聪明的投资者》(7)

安全边际是稳健投资的主线

本书的第20章,也是巴菲特推荐的章节,题目是“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的英文原文为Margin of Safety,也有书将其翻译为“安全性”,但从信达雅的角度来看,安全边际显然更胜一筹。相对而言,本章的第一小节的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好在这并不会影响对于本章主要思想的理解。

正如格雷厄姆在本章一开始所讲,无论是明确的表达,还是间接的陈述,安全边际始终是《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的主线。而在阅读本书的前面章节时,我们评价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相对保守时,其实是因为格老预留了足够的安全边际而已。

格雷厄姆推荐的投资组合是由高等级债券、高等普通股和其他股票构成的。

在选择债券时,格雷厄姆提出“铁路公司的(税前)利润至少应该在该公司总固定费用的5倍以上,并且连续几年保持这样的业绩。”,这样的要求,可以保证即使未来公司利润下降,只要不超过80%,从理论上可以保证公司能够正常支付债券的利息,因此可以说针对债券利息预留了80%的安全边际。

根据资本资产结构理论,企业价值(EV)=股权价值+债权价值。因此,格雷厄姆在书中讲到,如果企业1000万美元的债务,而企业价值是3000万美元,由于债权的求偿权在股权之前,所以2000万美元的股权价值就天然的构成了债权的“缓冲价值”,而这部分股权的缓冲价值就是债权的安全边际。

因为股权价值与平均盈利能力相关,而平均盈利能力和利润及费用相关,所以 企业价值中超出债权价值的差额(本金的安全边际)和利润超出费用的差额(利息的安全边际),在大多数情况下,所带来的结果是一致的。

极端情况下普通股的安全边际

从债券推及普通股,格雷厄姆认为使普通股具备安全边际的第一种情况是:

同时,格雷厄姆也提到上述情况出现的时间: “1932年-1933年股价低迷时期,一些财务实力很强的工业企业就处于这种地位” 。

换句话来说,这种安全边际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前述的结论接受起来没有难度,但是对其所描述的情况理解起来却比较难。

我的理解如下:公司发行债券的利息水平取决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如果以公司的财务状况可以成功发售年利息为8%的高等级债券的话,意味着该等财务状况对应普通股的估值应该高于12.5倍(100/8,同等财务状况下,股票应该享受风险溢价),而股票的售价低于债券的价值,大致的意思应该是估值低于12.5倍。

所以,股票价格时低估的状态,因此才有后半句所描述的安全边际的存在。

接下来,格雷厄姆举了National Presto工业公司的例子。 “1972年,该公司股票的总市值为4300万美元,由于公司近期的税前利润为1600万美元,因此能够轻易的支持这部分股票的价值。”

假设公司所得税率为40%,NP公司的市盈率也不到4300/(1600*60%)=4.5倍,所以此时买入公司股票具有充足的安全边际。这个理解是否正确呢?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普通股的安全边际

在一般情况下,格雷厄姆认为普通股: “其安全边际表现在预期的盈利能力大大高于债券现有的利率。”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在描述普通股的安全边际时,格雷厄姆依然将债券的的收益率作为比较锚点。但是,在这个表述中的“ 大大高于 ”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呢?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

但是,在1976年,格雷厄姆去世前,接受《金融分析师》杂志巴特勒采访时,更加明确的表达了股票具备安全边际的标准:

所以,一般情况下,格雷厄姆认为 “普通股的盈利收益率是高等级债券利率2倍时,普通股投资才具有安全边际”。

如果以此来指导我们现在投资的话,我们用十年期国债利率代替AAA评级债券,目前十年期国债利率为3.15%,对应普通股盈利收益率为6.3%,对应的市盈率为15.87倍。也就是说,按照格雷厄姆的标准,以当前的债券利率来看,市场整体的市盈率在15.87倍时,进行股票投资具有很大的安全边际。

上面给出的是结论,格雷厄姆也详细的解释了为什么按照这个标准可以产生安全边际。假设股票的盈利收益率为9%,债券的利率为4%,以债券收益为锚点,则股票收益率高出债券利率的这5%收益,在10年之内,可以达到股票购买价的50%,而这一部分收益就构成了非常可靠的安全边际。

在格雷厄姆看来, 安全边际的本质是不必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

正如前面提到,无论是债券还是普通股,其安全边际的来源都是基于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而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投资者,都会存在预测不够准确的情况。当安全边际足够大时,即使预测有偏差,也会使投资者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遭遇风险。

巴菲特曾经讲过“模糊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的观点。在我看来,上述观点的成立,应该是建立在有足够的安全边际的基础上的。

按照上述的标准,格雷厄姆认为在债券利率高达8%的1972年,市盈率为12倍的普通股无法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因为12倍市盈率对应的盈利率为8.33%,股票收益率高于债券利率的部分仅有0.33%,即使以10年为期,该部分收益也无法累积足够的安全边际。

所以,我认为 安全边际的第一个敌人就是过高的购买价格 。尽管格雷厄姆补充提到: “付太高的价格购买优质股的风险,并不是普通的证券购买者面对的主要风险”, 但是安全边际依赖于购买价格的事实是不容辩驳的。

根据过年的观察,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边际的最大敌人—— “经济状况有利时期所该买的劣质证券”。

这种情况具有很大欺骗性,由于是在“经济状况有利时期”购买的,所以, “证券购买者把当期较高的利润当成了‘盈利能力’,并且认为业务兴旺等同于安全边际。” ;由于是劣质证券, “也必然在不利条件下经历令人不安的价格下跌” 。所以,在这种情况是缺乏足够的安全边际,而容易陷入亏损的困境中。

格雷厄姆在此也讨论了成长股投资的安全边际问题。他认为“只有对未来的计算是稳妥的”,并且不付出过高的价格购买,成长股的投资就可以预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但是,由于成长股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所以购买价格一般都会偏高,很容易无法提供适当的安全边际。

而在廉价证券投资时,投资者更容易拥有安全边际。因为廉价证券或者烟蒂股投资的要义是 “以5毛钱的价格购买价值1元的资产” ,这其中的差额就提供了廉价证券的安全边际,并且可以吸纳计算失误或情况较差所造成的影响。

这种廉价证券的特点是 “该企业的未来既没有明显的吸引力,也不是明显没有希望”。 因此,即使盈利能力下降,由于买入的价格足够低,安全边际依然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得满意的投资结果。

但是,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书中344页的 “……证券的市场价格高于证券的评估价格的差额。这一差额反映了证券的安全边际” 这句话,实在让人费解。在我看来,他想表达的真实含义其实是“以5毛钱的价格购买价值1元的资产”。

分散化的本质是“大数法则”,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是分散化思想的具体体现。从个股而言,即使具备充分的安全边际,也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不好结果,通过分分散化的多只股票构成的投资组合,可以通过“ 所购买的具有安全边际的证券种类越来越多” ,从而实现 “总体利润超过总体亏损的越来越大” 的结果。

格雷厄姆在此用了轮盘赌的案例在说明这个观点,在输赢机会之比为37:1的每次赌注为1美元轮盘赌中,只有赔率高于37元时,参与者才具备安全边际,这样的赌局参与的次数越多,取胜的机会才会越大。这个例子非常形象的说明了分散化的作用。

而这个原理是所有赌博 游戏 的基本原理,就是只玩 “赔率大于概率” 的局,其他局不参与,才能保证最大的获胜机会,当然假设条件是本金无限。如果在本金有限的条件下,则需要控制每次下注的数量,具体下注的数量则需要参考“凯利公式”的计算结果。

格雷厄姆认为安全边际是区分投资和投机的标准。

那些建立在主观判断基础上的,不能得到任何一组有利证据或任何一种推论支持的行为,都是投机行为,也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边际的保护;而投资者的安全边际则来自于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的简单和确定的数学推理,而这种基本的定量方法在未来不确定的条件下能够继续显示出好的结果。

在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安全边际贯穿于格雷厄姆的投资行为中,因为无论是由债券和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的比例,还是选择债券和股票的标准上,他都有明晰的标准和具体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甚至还列出专门的章节去阐述“大型、知名、财务稳健型公司”的具体标准。

同时,基于安全边际的概念,格雷厄姆还进一步澄清了传统投资和非传统投资的概念。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除了高等级债券和普通股之外的非传统投资,例如:二类公司的普通股,中等级别的债券和优先股等,因为其风险比较高,所以是投机性的。但正如前面所讲,安全边际依赖于购买的价格,因此,

在格雷厄姆的关于安全边际的论述中,基于单个证券的安全边际和基于投资组合的分散化理念共同提升了投资的安全性,安全边际和分散化原则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

作为格雷厄姆最得意的弟子,巴菲特在继承格雷厄姆最核心三大投资思想的同时,却抛弃了分散化原则。而之所以抛弃这个原则,最根本是因为双方在投资标的选择上的差别。

格雷厄姆强调的是“烟蒂股”投资,而 “烟蒂必然是肮脏的,花时间去检验每一个烟蒂的成色是没有必要的。只要通过分散法则,保证这些烟蒂 大多是 都还能免费吸一口就好”。 所以格雷厄姆的强调“低估+分散”,其中的低估就是安全边际,分散是因为“踩到屎是必不可少的成本。”

而巴菲特在费雪投资思想和查理芒格的影响下,同时也在邓普斯特公司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等公司相对失败的投资实践中真切遭受到了痛苦,另外也通过喜诗糖果的投资享受到了投资优秀企业的喜悦。因此,最终走上了以合理价格购买优质企业的道路。既然投资的标的从“肮脏的烟蒂”改换到了“优质企业”,所以,“低估”变成了“合理价格”,“分散”变成了“集中”。

对此,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东的信中讲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只有很少的公司能够符合这样的标准。所以一旦发现合乎标准的企业,你就应该大量买入。” 这里面的合乎标准的企业就是指优秀企业,大量买入就是要集中持有。

2001年,巴菲特到佐治亚大学特里商学院进行演讲。他向学生解释了投资的“20个孔眼”法。他说:

这里面除了明面上所讲的谨慎投资之外,也蕴含着一旦做出重大决策,就是集中投资的理念。

所以,巴菲特称自己是 “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 时,其中的15%改变主要就是抛弃原来的低估+分散的烟蒂股投资模式,而坚持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企业,并集中持有的投资模式。

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格雷厄姆在第20章最后一个小节做了本书的总结。

首先,他认为 “每一种公司的证券都应该首先被看成是针对特定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或债权“ ,而那些不以企业的价值为基础进行的投资,则是违背了基本的商业准则。所以他给出关于投资的的第一准则就是: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即通晓自己的业务” ,要充分了解证券的价值。

其次,是投资顾问的选择问题。不要轻易让别人管理自己的业务,除非你真正理解他的行为或者相信他的品格和能力。

第三、投资理由要建立在可靠计算的基础之上,要正确处理好概率和赔率的关系,远离那些概率不高的机会。

第四、要能够战胜自己。 “在证券领域,一旦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并得出了经过验证的判断之后,勇气就成为最重要的品德。”

令人欣喜的是,格雷厄姆认为如果你不具备上述品质,但是能够按照本书里面防御型投资者的所要求的严格标准行事,也可以相对轻松的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结果。

再读《聪明的投资者》(1)

用“再读”的字眼,是因为在2015年曾经读过一次。

现在看来当初第一次读这本书,应该是完全没有看懂,唯一的收获是知道了格雷厄姆成长股估值公式,顿时觉得好像是掌握了至高的武林秘籍一样,见到任何一只股票都套到公式里面算一下,看看到底值多少钱。因为对于其中限制条件和分析过程懵懵懂懂,所以即使勉强得出一个数字,也不知道到底靠不靠谱,然后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如果估值和投资有这么简单,多少比我更早读到这本书的人应该早都发财了。不过现在还有很多人还在满世界寻找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投资公式,以期掌握财富倍增的密码,而书中最有价值的关于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想反倒被抛到一旁了,这才是珍珠蒙尘一样的最大悲哀。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被奉为价值投资理论的开山鼻祖,“华尔街教父”。1934年出版了《证券分析:原理与技巧》一书,这本书的问世,宣告了格雷厄姆投资体系的基本成型,在书中格雷厄姆通过严谨的逻辑和实例,使得证券分析的过程,所有步骤都可以重复、并可以验证的科学,从而奠定了格雷厄姆在投资领域无可争议的大宗师地位。

1949年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是《证券分析》的大众普及版。作为普及版的证券分析书籍,《聪明的投资者》的影响更大更广泛。作为格雷厄姆最为出名的学生——巴菲特——就从该书中收获颇多。在格雷厄姆去世之后,巴菲特为本书的第四版,也是最后一版,写了序言,在序言他这样写到:

1950年的巴菲特19岁,已经有过7年的炒股经历,但是并没有系统的方法。根据唐朝在自己的书籍《巴芒演义》里的描述:

关于这一点,巴菲特在1970年给格雷厄姆的写信说,在他阅读到《聪明的投资者》之前,他的投资一直是 “激情而非理智的” 。此后,巴菲特通过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学申请,并成为格雷厄姆的学生,并在毕业几年之后,加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成为格雷厄姆公司的员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学习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最终开启了投资世界的封神之路。

《聪明的投资者》在1949年出版之后,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格雷厄姆每隔5到8年就会进行一次修订,1949年第一版,1954年第二版,1965年第三版,1973年第四版也是格雷厄姆修订的最后一版。

这个版本的中译本,2010年8月1日由人民邮电出版社翻译出版,书名《聪明的投资者》,由王中华和黄一义翻译。

巴菲特为本书所做的序言中,非常的简短,但是也提到了非常有价值的两个观点。

第一点,这本书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获得投资成功的 “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 ,但是投资者还必须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二点,要善于利用股市的愚蠢行为,获得更好的投资机会。

巴菲特的原话如下:

最新的修订者贾森-兹威格总结了格雷厄姆核心的投资思想,这些核心的思想至今看来依然并且在将来仍会闪烁出智慧的光芒。主要包括:

第一、股票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

第二、善于利用市场先生。

第三、牢记安全边际。

最后,贾森-兹威格告诫读者:“ 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你的内心。…… 通过培养自己的约束力和勇气,你就不会让他人的情绪波动来左右你的投资目标。说到底,你的投资方式远不如你的行为方式重要 。”

以上文章就是尚力财经整理的聪明的投资者和聪明的投资者pdf百度云的相关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财经资讯知识,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聪明的投资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