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创新研究机构“X-Order”撰写的关于资产证券化时代“开放金融”和“货币战争”的系列展望之二。
在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X-Order”的研究者通过对货币安全交易所平台货币BNB的分析指出,像BNB这样的加密货币世界中的通用货币,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商品”、“证券”、“货币”三种不同功能的统一和融合,可能会引发一场未来的“货币战争”或
在这篇文章中,“X-Order”的研究者利用互联网革命中产生的“可发现性”概念,讨论商品、证券、货币三种功能三位一体的时代在这个开放金融的时代,资产的货币属性成为了资产随时可以质押的渠道:
货币产生的时候,只需要抵押相应的权益,货币回流的时候,释放这个权益就好;我们可以抵押过去的权益,比如商品的使用权,也可以抵押未来的权益,比如证券的分红权。这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金融世界。
这是一个大脑洞思维。这篇文章值得仔细读几遍。
延伸阅读:
X阶《开放金融》与《货币战争》系列:《从 BNB 重解商品、证券、货币三位一体「超级载体」的未来意义》
作者:陈巍,供职于X阶。X-Order是一个创新的研究机构,试图结合分布式计算、计算博弈论、人工智能和密码学来发现未来的扩张秩序。它是由NEO Global Capital的创始合伙人Tony Tao创立的。
网络需要一个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词,那就是可发现性!“可发现性”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桥梁,允许我们随意改变它们之间的概念。3354 Peter Morville
在我们讨论资产证券化带来的一场“开放金融”革命,以及这场革命重塑当今金融体系的可能性之前,我们先来重温一下互联网世界带来的变化。
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可发现性”。
在互联网刚刚诞生的年代,只需轻点鼠标就能从一个网站转到另一个网站的体验,在当时的大多数人看来是相当神奇的。这么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完全没有空间限制。
“网络是一个没有“空间”的公共场所.我们可以从这里走到那里,但不必移动“距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见证者大卫温伯格激动的描述。
图1: Kartoo用地图显示网页搜索结果。当时很火,但是项目以失败告终。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rtoo #/media/file:Kartoo.png
可以说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那时候很多人只是习惯于用空间来划分各种场景。一开始,他们都试图通过可视化互联网的空间来回到他们习惯的地理世界。然而,所有这些尝试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没有了空间的限制,互联网让信息的传播变得直截了当,让任何添加地理特征的尝试都变得繁琐。
这就是“可发现性”的魔力。可发现性是指可以随意获取的属性。
Peter Morville曾是信息架构咨询公司Argus Associates的首席执行官。Argus Associates是信息架构咨询领域的先驱。在第一波互联网创业中,属于淘金者背后的卖水人。彼得莫维尔见证了互联网泡沫和谷歌的崛起,写了《Ambient Findability》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他将“可发现性”归类为网络下成功的核心要素。
这是一个在中国被鄙视的概念。 由于传播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可发现性”这个概念,忽略了很多互联网巨头成功的秘诀。
“可发现性”的概念,将空间地理的概念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存在,变成了网页世界中的隐喻,颠覆了长久以来形成的“地理空间”概念。同时,findability也在改变人类早已习惯的做事方式。
互联网时代,人们开始“占领尽可能多的地盘”,以“尽可能方便地被找到”。
技术的突破可能在一个时间点完成,而适应技术和改变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面临巨大的习惯压力,但正如彼得莫维尔(Peter Morville)建议的那样,创新者在创新时最好“扔掉隐喻,永远不要打破或站立”。
著名经济学家卡洛塔佩雷斯(Carlota Perez)在她的著作《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技术革命金融资本)》中预见到,当互联网进入部署的成熟阶段时,必然会成为承载金融变革的工具。此时,基于地理位置的集中式财务系统将被基于数字模块化的财务系统所取代,这是
然而,从加载期到部署期的差距相当于从“想”到“能做”的差距。卡洛塔佩雷斯(Carlota Perez)曾经说过,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泡沫,而在2018年,我们都经历了加密货币市场这个巨大泡沫破裂的洗礼。
幸运的是,仍然坚持的人开始看到开放金融世界的曙光,开始寻找这个新世界的可发现性。X-Order的研究员Robin最近写了一篇文章《从 BNB 重解商品、证券、货币三位一体「超级载体」的未来意义》,以创新的视角提出了通用通行证给我们生活的世界带来的全新的可能性。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商品、货币、证券不再只是真实可交易资产的一种分类,证券可以同时具备这三种属性。这样,资产就因证明而实现了商品、货币、证券的特性。
基于这个注解,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探讨开放金融的“可发现性”。
既然一般认证下的资产具有商品属性、货币属性和证券属性,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强行区分一般认证的类型?我们先来看看现在的证券如果有商品属性,商品有货币属性,它们的价值是多少。
什么是证券市场?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很容易给出一个程序化的答案:去交易所开户,然后买卖标的证券。这种回答很容易让我们脱离原来简单的把市场当做集市的概念,把股市牢牢地捆绑在交易所里。
我们有没有想过是证券市场先来的还是市场先来的?熟悉投行的专业人士会告诉你,证券化是资产进入证券市场的第一步。当然,首先要有证券。但真正的问题来了:我离开交易所后,如何买卖我的证券?这个问题凸显的现实是:为什么交易所会成为证券交易的瓶颈?
前通时代,证券市场局限在一个交易所。在交易所提供的这个庞大系统中,最重要的是无差错清算系统。说白了,这个清算系统就是整个交易所所有标的证券的交易总账。由于记账权的唯一性尚力财经小编2022,任何在本所发行的证券都深深地烙上了本所的印记;同时,不同交易所的证券资产交换也非常困难。
图2:传统证券集中交易所转向证券公开市场,交易所成为交易渠道。
明智的人一定会发现,当证券的记账权被交易所垄断时,不同交易所的运作会对证券的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证券的价值。这是实际问题。如果证券不能离开交易所而存在,或者证券只能记录在交易所的结算系统中,那么我们只能通过这个交易所来确认证券。
但是,企业的存在和经营状况与交易有什么关系呢?一点也不。因此,将证券通用化,赋予其商品属性,可以有效解决兑换限制的问题。
在有价证券世界中,基于分布式账簿的清算系统不需要交易所来维护,这使得有价证券世界中的交易所只需要履行撮合订单的职责,即使对于集中式交易所来说,也大大减轻了它们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所就成了“交换渠道”。这样,人们就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像商品一样的有价证券,或者换句话说,人们可以像商品一样储存、交换或给予有价证券。
这就把股市带回了“市场”应有的一个市场的大致模样。为了明确指代开放金融下证券认证后的市场,我们称之为“开放市场”。
公开市场一定是碎片化的。这个特点我们在2018年层出不穷的大大小小的交易所里都看到了。公开市场的交易所就像市场里的摊位一样,易于搭建和拆除,从而激活了市场的无限可能。
商品和货币看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明显的区别。看一看张五常教授在第6章《经济解释》中记录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张五常教授写道,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广西的一个小村庄里,人们用鸡蛋作为交易单位和货币尚力财经小编2022。这个例子充分说明* *传统货币有三个作用:1。测量单位,2。循环和3。储值* *。
其实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是不得不做的权宜之计。在费希尔的《经济调控和货币制度》中,没有货币。X阶研究者Robin在《利息理论》篇文章中提到,Fisher使用了一种交换计量单位“计价单位”。只是在开放金融时代尚未到来的时代,我们很难用资产本身作为交换计量单位来计量,因为这种计量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不能只是把这种计量记录在自己的账本上。同时,如果我们把鸡蛋作为货币,就需要知道鸡蛋的总量、分布在哪里等等一系列信息。同时,如果鸡蛋是坏的,需要立即在书中销毁。
在交换的过程中,这种测量可以随着这种交换而立即发生变化,并得到公众的确认,所以这种测量需要一对一的映射契约来保证。普通的契约是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的事情的,而货币是第一个全流通的契约书。当急需一个有合同担保的计量体系但又无法获得时,用钱当然是最简单的。
“货币的主要用途是处理债务的股权分割,所以一纸票据或支票就是合同。”——张五常
商品经过认证后,在分布式账本下本身就是一个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商品计量的交换计量单位将自然收缩。如果说物理世界中的实物,比如鸡蛋,在数字世界中需要一个映射关系,那么数字商品(包括数字服务)在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就可以自带计量系统。所以,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自我测量”。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一种商品或资产是否具有计量合同的原始属性。通过认证本身,自然解决了商品的自测问题。
这个自测意义重大,因为所有的认证资产都有自测,而自测是储值实现的前提。
这种商品是自我计量的,这使得世界上的易货交易变得极其简单。例如,在Uniswap这样的分散交易市场中,一个通行证可以很容易地被另一个通行证取代。或者简单来说,我们可以用自己创造的pass本身作为度量单位,轻松评估所有其他pass,不需要额外的技术问题。
这大大增加了公开市场的活尚力财经小编2022跃度。
图3:使用Uniswap,通过Ant(阿拉贡的治理通行证)即时获得BAT(基本注意力令牌)的兑换价格。
证券商业化带来开放市场,商品货币化带来商品的自我衡量。聪明的你自然能想到,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下,原来对货币的定义也会被改写。当货币不负责计量时,我们可以更关注“储值”和“流通”两个属性。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模型来清楚地说明这种“自由”货币的真正作用。让我们借用闪电网的思路,建立一个“钱的渠道模型”。该模式的核心是将开放金融下的货币视为所有认证资产流动渠道的总和。
图4:资产的商品和证券属性衡量资产的储值,货币渠道链接现在和未来
在这样的模型下,我们可以看一下货币的“储值”功能。我们完全可以把储值功能放到资产的商品和证券属性中,让货币渠道中的留存价值只代表渠道中流动的价值。通过资产质押可以打开和关闭一个或多个通道,任何一个认证资产的存储价值等于“过去留存股权价值和未来股权留存价值的价值通道”。这大大简化了资产价值属性的处理。
但是这里还需要说一点。因为目前大多数人都会认同货币具有储值的属性,同时,大多数人也是这么做的。我们会有各种现金存款,认同这是我们的财富。
或许用进化论的观点,可以更方便地理解资产价值信用变化的这三个阶段。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地理位置和时间的限制,完成物品之间的交易是极其昂贵的。为了保值,我们不得不抓住“相对永恒”的物品。当我们有钱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申报我们在这些等价商品上的权益总和。或者借用X阶研究者Robin在《从 BNB 重解商品、证券、货币三位一体「超级载体」的未来意义》篇文章中的说法,钱是我们劳动结晶的对应物。
在没有通行证的时代,我们无法统计甚至无法知道所有这些等价商品的价值。同时,由于股权是对未来的预期,当我们不能基于商品和股权本身进行抵押时,就不得不为货币附加信用,从而形成货币的信用化。这是第二个历史阶段。
现在的时代,是货币信用发挥到极致的时代,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认证资产的“自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资产的自测来测量原始存储价值。这样就可以对资产本身进行信用,同时把钱进行渠道化,来衡量流通的速度和带宽,成为评价网络的属性指标。
下图是资产价值信用的演变,可以看出从以黄金为中心的货币到信用货币取代黄金,最后到众多渠道的开通和关闭的变化。简化后,货币可以随时由质押资产产生或消灭,其数量取决于相应商品属性和证券属性的综合权益价值的变化。
图5:资产价值信用演化图。
左边是以黄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中间是信用货币,右边是货币渠道和资产信用的许多渠道的打开和关闭。
货物的“可发现性”币的通道化对应的就是资产的信用化,人们无需将信用建立在货币的前提之上,而直接将信用建立在资产的商品和证券属性之上。而开放式金融则赋予了这类资产独立于货币的属性,而使得市场的多样性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爆发,各种众筹和「IXO」的方式层出不穷,从这个角度上也体现了资产信用化带来的对价值的释放。
一些从事金融非常久的人很不喜欢信贷,尤其是当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甚至觉得信贷最终只能走向泡沫和破灭。在此,我们提出一个不同的观点:货币信贷的不可控性才是造成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信用集中在货币层面,货币就成为瓶颈,信用的管理就变得异常艰难。基于可自计量的商品和证券资产的抵押信贷,是开放式金融给我们最大的礼物,也是真正能够实现金融稳定的根基所在。
在这点上,MakerDAO项目给了我们一个实例的示范。
很多人在思考 MakerDAO 的时候将其分类为稳定币,可是事实上 MakerDAO 中提供稳定币 Dai 的功能是货币通道的体现。在我们看来,MakerDAO 最重要创新在于:它便捷地实现了资产的信用化。
我们很认同 MakerDAO 的风险管理主管 Cyrus Younessi 撰写的《稳定币三角:ETH,DAI 和 MKR 之间有趣的相互作用》一文对于 MakerDAO 中 MKR、ETH 和 Dai 关系的分析。ETH 作为整个以太坊的价值存储,虽然具有货币属性,但是作为支付很不便捷,而 Dai 作为 ETH 质押的货币通道,让支付变得便捷,同时可以让 ETH 的技术直接接入到现实的场景中。
而对于 MKR,更进一步,其实是实现 ETH 资产信用化的保障机制。所有的价值都被放到 ETH 中,而 Dai 的通道价值只能通过 ETH 的价值抵押来体现,这个时候就必须有一种机制,让这种抵押和赎回变得容易,风险可控同时公开透明,最好是自组织运行。
我们推荐大家可以通Makerscan.io来持续观察 MakerDAO 正在进行的一系列尝试。仔细观察 MakerDAO 的质押形式,你会发现,其公开透明的方式要比我们想象中的信用抵押来得稳固的多。
在这样的诠释下,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资产信用化下通过抵押产生货币的原因了。
图 6:Makerscan.io 显示了 ETH 质押总体情况和每个质押资产的健康程度。
如果我们认真思考货币的通道价值,留给货币的其实就只有交易费用。得到这个结论让我们自己也很惊讶,甚至疑惑,因为自从货币和黄金完成了脱钩之后,货币似乎无需对应任何商品的价值就可以了。
依旧是张五常教授的言论,给到我们亮光和信心。
张五常教授曾经和弗里德曼提出「以一篮子物品的物价指数作为货币之锚」,其实也正是看到了货币在没有锚定之后产生的问题。在当时的处境下,货币和黄金的脱钩是有深远的意义的,因为当时的黄金只是代表了物品,也就是过去的权益,这无法承载证券这类未来的权益。
货币信用化使得未来权益能够体现,同时再通过货币来承载证券、甚至衍生品,就构建了当下庞大的金融体系。而当分布式账本赋予了我们能够更容易的对于未来的权益进行计量之后,当我们将资产的货币属性表述为一个可以随时通过资产质押的开关的通道。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我们更多的关注点关注到权益本身的变化中,而无需过多的关注到货币上。
所以,当货币产生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抵押对应的权益,当货币回流的时候,释放这个权益就好了。我们可以抵押过去的权益,比如商品的使用权,我们也可以抵押未来的权益,比如证券的分红权。
还有一个项目的经济模型可以用来诠释这个理论,那就是Steem项目。其实 Steem 在经济模型设计时也早已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当 Steem 提出创新的三通证模型时,很少有人认识到这背后非常深刻的洞见,反而觉得其系统过于复杂。
现在,如果用我们这套诠释重新思考 Steem 的经济模型,是不是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Steem 需要一个通证 Steem 代表其网络的资产,而同时需要一个通证 Steem Power 代表抵押后的资产,来产生使用场景,而在最后抵押下可以产生货币通道,也就是利用 Steem Dollars 来维持场景内的流转。这样来看,就很容易理解 Steem 的设计理念了。我们推荐大家可以通过 SmartSteem 这个平台来关注整个通证流通过程及其优缺点。
如果说「证券化」让人类踏上了现代金融的开阔地,那么「通证化」这个全新的实践,则让人类看到了开放式金融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未来蓝图。
我们看到了开放式金融将会释放出来的巨大潜力:碎片化的开放市场和资产的自计量性,将赋予开放式金融世界极大的活力,带来实现资产信用化的多样性,从而极大丰富我们的金融世界,这也将成为更多创新者和创业者所追逐的新目标。
标签: 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