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出现羊皮筏是在哪个朝代? 答:我国的皮筏历史悠久。《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船(即皮筏)南下水。”《旧唐书.东女国传》:“以牛皮为船以渡。”《宋史.王延德传》:“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兰州羊皮筏子,相传是从清光绪年间兴起的。 兰州羊皮筏子分大、小两种。最大的皮筏用600多个羊皮袋扎成,长12米,宽7米,6把浆,载重量在20至30吨之间。这种皮筏一般用于长途水运,从兰州至包头,每天顺流行进200多公里,12天可抵达包头。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 (兰州羊皮筏子分大、小两种。最大的皮筏用600多个羊皮袋扎成,长12米,宽7米,6把浆,载重量在20至30吨之间。)。这种皮筏一般用于长途水运,从兰州至包头,每天顺流行进200多公里,12天可抵达包头。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 羊皮筏,是古代沿习至今的摆渡工具。古代劳动人民“缝革为囊”,充入空气,泅渡用。唐代以前,这种工具被称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杀牛、羊后掏空内脏的完整皮张,不再是缝合而成,故改名为“浑脱”。 浑做“全”解,脱即剥皮。人们最初是用单个的革囊或浑脱泅渡,后来为了安全和增大载重量,而将若干个浑脱相拼,上架木排,再绑以小绳,成为一个整体,即现在的“皮筏”。它是黄河上游的主要运输工具。 古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是指皮筏破浊浪,过险滩的情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