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教材中很多字的读音和以前不一样了,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是“一骑(qí)红尘妃子笑”“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等诗词中某些字的读音。
这些诗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以关注度自然很高。当早已长在骨子里的“一骑(jì)红尘”,突然变成了小学生朗朗书声里的“一骑(qí)红尘”时,又有多少人能自然而然地接受呢?很多人在不理解后干脆说一句:你改你的,我读我的。
面对质疑,教材编者们回应得很干脆:原则上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为准。
这句话至少有一层意思,就是以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读音为准。
如果真是这样,还挺讲原则的,老师们也不会有太多纠结。而时间一久,大家也就接受了。毕竟谁都能想象到,一代小学生读qí,代代学生读qí,终有一天,“一骑(jì)红尘”会消失。
可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教材的编者们都是很有学问有主见的人,他们似乎并不完全赞成字典上的读音,前后说法也有矛盾之处。
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第一个:不舍昼夜。
有老师问《〈论语〉十二章》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舍”的读音,教材编者回复应该读“shè”。
“舍”读“shè”时,最初的含义是居住的房子,可以引申为动词“休息、止息”,但这个动词的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没有的,而读“shě”时,一般作动词。
编者又说了,如果课本上没有注音,就按现代汉语来读。课本上根本没有注音啊,为什么强调读“shè”呢?
第二个:粳米。
这个字本来读jīng,水稻界和另外的不少人读gěng。
2011年9月,185名专家建议把读音改成gěng,其中有袁隆平等12名两院院士,有人说不改成“gěng”,就改成“gēng”。当时,网上一片哗然。
但,最后没有通过审定。
针对网上的热议,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转发了一篇《中华读书报》的文章《这些字的读音改了,果真是为了迁就文盲么?》,文章就强调要读“gěng”。
而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在2016年就出版了。
他们是不翻字典的吗?
第三个:教学相长。
成语“教学相长”字典上读“jiào”,教材编者说在《虽有嘉肴》这篇文章里应该读jiāo,理由是文中的“教”是“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只是针对老师而言;现在的“教”是“教导,教育”之意,主要指师生之间的关系。
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但说服力不够。因为“教学相长”这个成语本来就源自《礼记·学记》中的《虽有嘉肴》篇。
《现代汉语词典》是什么?它是根据国务院指示编写的,是由权威学术机构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是由有百年历史的出版名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老师们、家长们有读音和释义上的疑惑不是要找字典吗?考试院出题不也是要依据字典吗?
钱钟书说,“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自相矛盾,是因为太有智慧了吗?
标签: f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