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耙怎么读(犁耙怎么读 拼音)

尚力财经 262 0

作者:卜松竹

清远市阳山县青莲镇青莲村,是一个形态上村街合一的优美小村庄。秤架河从村边流过,勾画出一连串古风犹存的青石码头。河上仍有船屋住着人,村民们在河边互相帮手洗衣服。近冬至时节,水位不高,水中几个沙洲点缀,对岸山影连绵,似能听见山岚之声。

12月20日,广东省古村落评审专家组一行到清远开展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考察认定工作,这座如画的小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犁耙怎么读(犁耙怎么读 拼音)-第1张图片-欧交易所

青莲村水运社

犁耙怎么读(犁耙怎么读 拼音)-第2张图片-欧交易所

古村村口的醒狮

犁耙怎么读(犁耙怎么读 拼音)-第3张图片-欧交易所

寨江村古桥

犁耙怎么读(犁耙怎么读 拼音)-第4张图片-欧交易所

寨江村寨门之一 图/卜松竹

把小村子放到大的“山水景观”中去

“青莲镇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都是我们阳山最繁华的地方”,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政协特聘文史专家黄远奇说。的确,即使在今天,走在青莲镇那条旧称“沙市街”的临河老街上,老商铺、老供销社、老邮局、老客运站、碉楼、水运社……仍接踵在身侧闪过。根据当地村、镇提供的材料可知,青莲在汉代就建有通津古码头,坐拥“三江六岸”独特资源优势,曾是水陆交通枢纽,商业、运输业发达。广府商人等外来商客常云集来往于青莲,让这里成了阳山县乃至三连地区的货物运输中转站、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上世纪80年代前,阳山县百货、医药、土产、粮烟酒公司的“四大批发仓”均设在青莲。连江、秤架河在青莲汇聚,河道长达30多公里;这个因盛产莲藕而得名的小地方,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吕氏春秋·恃君览》中有“杨汉之南,百越之际,敝凯诸夫,余糜之地。缚娄、阳禺、驩兜之国……”这是正史典籍最早论及阳山的文字记载。阳禺国为2000多年前的古广东三小国之一,治所据称就在今青莲镇一带。秦汉时期,附近开拓了驿道,正与今天的青莲村隔江相望。

专家组组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唐孝祥说,从考察的情况看,青莲村值得好好规划。但规划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村子本身,还要把旁边的河,对面的山容纳进来,“做个大的规划”。

而这种“跳出古村看古村”的视野,似乎也是当地人的想法,“省道 S347线和待建的广连高速贯通境内,广连高速公路出入口离圩镇约1公里,柳韶铁路规划经过青莲镇,纳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在村、镇提交的申报材料里,类似的表述占了不小的篇幅。

记者在近来的采访中发现,随着古村落发现、研究和开发的深入,对于如何保护和开发,各方的认识也愈趋深入。不再将古村看作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而是从更宏观、更整体的体系中去看古村,保护、开发古村,成了更普遍的做法。

连片的村落群 或许更有助于保存传统风貌

清远连州东陂镇,有两座相邻不远的小村,一名寨江,一名西塘。寨江村边的东陂河,水质清澈,一座当地人称作“拱桥”的老石桥跨河而过,桥头一株大树枝丫舒展,在冬日里于天幕上勾勒出漂亮的线条。来此的人,都忍不住在拱桥上拍下一张靓照。桥旁有一座老观,叫做“凉风观”,只存藤蔓覆盖的遗址,却别有几分古意。村里的几座古寨门也保存了下来,村民潘健波告诉记者,它们是村中几姓族人先后迁徙到此的安居见证。老村边仍有数百米石寨墙蜿蜒。一群小朋友在寨墙下的石路上跑来跑去,活力十足。

从寨江村驱车沿山路弯弯曲曲地前行,过小河,一路可见肥沃的田地,碧绿的菜蔬长得正旺。行不远,进入一片芦花丛,约数百亩。正是寒潮来到,遍地芦花金黄,这是属于广东特有的冬日风景。芦花丛外,山形玲珑,景观非常优美。到了西塘村,最大的看点是广东省文理学院及广东省文理学院附中旧址。1939年底,广东省文理学院及广东省文理学院附中(今华南师范大学及华师附中)从韶关乳源搬迁至西塘村,校舍设在西塘村“五福堂”及陈氏宗祠里。专家一行到这里时,旧址正在按照当时的格局展开修缮。当地专家说,近来不少大中学生通过研学等方式到这里来参观,很多人是带着一种对学校的荣誉感、自豪感来的。这让这座远山中的小村,一下子和大都市里的当代生活联系了起来。

西塘村有陈、许两姓,传统经营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红薯、芋头、花生、蔬菜等作物,特色农产品有东陂菜心、花生、茄子、青瓜。特色传统美食有东陂腊味、芋头糍、豆沙糍、艾糍、原汁糯米甜酒。红满天花卉种植基地设在村中单马坪,占地3万多平方米,年产花卉300万盆,产值达5000万元,据介绍,目前东陂镇借此打造“花卉小镇”,推动“旅游+农业”产业的发展。

实际上,从专家此前考察的保安镇到东陂镇的公路,一路上山景、林景就已经很漂亮了,作为一条旅游公路,潜力很大。专家们指出,单体的小村或许规模有限,但如果能考虑把寨江、西塘这样相距不远,本身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不错,中间又有多样的景色串联的多个村落整合起来保护和开发,或许更能存留它们传统的风貌和文化信息。

老村不止有老屋 更重要的是老民俗老物件

记者在此次考察中发现,广东正在积极推进的一些省乃至跨省层面的文旅项目,比如南粤古驿道体系,对沿线的古村落助力不小。比如连州保安镇的种田村,其实早年是“屯田村”音传而来。除了村中的老建筑,旁边的山梁上还有古道通过,并有明代时的屯田堡垒遗迹保存下来;在之前几批的评选中已经入选广东省古村落的大元村,村口出来就是“秦汉古驿道”的出发点。这种成体系、长线条的文化轴线,已经成为很多古村落在推广自己时大力宣传的内容。

宋末元初,星子镇小冲坳村始祖何善友从江西吉安府经南雄珠玑巷到星子镇,在今村境东南一个山谷开基立村。至明朝嘉靖年间,村坊搬迁到现村址,沿用原村名。从立村至上世纪初,小冲坳只有何氏一姓,都是始祖何善友嫡传的“一公之孙”。这个村子的民俗非常有趣,专家一行在这里看了地道的舞春牛表演。小冲坳属韶州民系,星子老表族群。村里的方言是星子话,是韶州土话(也是连州土话)其中的一种。记者了解到,在老村现存的老屋中还保存有不少老家具、老用具、老农具,这里过去也是有名的出石匠的地方。专家们在这里看到,村民们正在自发地征集老物件,准备成立“小冲坳村民俗文物陈列馆”,从蓑衣到犁耙,从铁锅到陶罐,已经收集了不少。村民告诉记者,现在保护老村,大家都明白不能只保护老房子,还得把老的习俗、传统保存下来,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念家,也才能让更多的外地游客愿意来看。(卜松竹)

来源: 广州日报

标签: 资源禀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