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图片中这青青葱葱的绿叶植物是什么吗?为什么今天大街小巷的很多人手中都拿着一束呢?
让我来告诉你吧!这看起来其貌不扬的植物虽不是奇花异草,也不是美味佳肴,但却胜似奇花异草美味佳肴,它就是荠菜。之所以人们手中都有一束,那是因为今天是农历三月三
一、三月三是什么节?
农历三月三是古代的上巳节古老的踏青节,现在已经成为旅游踏青的好日子。流传下来有很多习俗,其中荠菜煮鸡蛋就是一个重要的习俗。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 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的野菜,民间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说法。
宋代大诗人陆游就对荠菜情有独钟,曾吟诗赞美:“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甚至说自己曾经“春来荠美忽忘归”。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题诗画称赞:“三月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能名。”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在街上看到的,很多人手中都有一束荠菜的原因吧。
二、三月三放风筝
三月三,忙趁东风放纸鸢,是的,放风筝也是三月三的习俗之一。
三月三上巳赛纸鸢、放风筝民俗,起源于民间“断鹞放灾”信仰。初时,人们将所有的灾病写在纸鸢上,待风筝高飞之际,剪断风筝线,当纸鸢随风飘逝之时,也象征着所有的灾病都随风筝一一消逝
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一直流传到今天。
阳春三月,空气清新,阳光和煦,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也是人们跟着春光放飞心灵的时刻。
此时一家几口,或三朋四友来到空旷的草地,手拿着长长细线看风筝徐徐上升,人似乎也跟着缓缓上升的风筝,飞向了遥远的蓝天。
看那白云悠悠、群鸟翱翔,唱着古老的歌谣,“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想,重回到童年。”
是啊,一边放飞着风筝,一边放飞着童年的希望,多年以后我们再放风筝时,回忆起曾经的美好童年,多么令人难忘啊!
三、与三月三有关的诗词
中国的诗词源远流长,在诗词的长河中,也留下了许多与三月三有关的诗词,如唐代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五》写道:
“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
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
弄水游童棹,湔裾小妇车。
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
盛唐时代的上巳节真热闹啊!有在亭子上摆酒的人,有在江边看花的人,孩子们在小船上麻溜的划着桨,妇女们在河边用水打湿和清洗裙子。
妇女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她们相信上巳节的春水,不但让人容貌好,肌肤白,还有生育功能呢。男人们在忙着赛龙舟,龙舟竞赛热火朝天。
白居易以清丽明快的笔触写出了唐朝的上巳节,三月三。
宋朝陈允平《春词》中写道: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
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在美丽的三月,虽然不能出去春游,那就站在楼上看三月的风景吧: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盈盈春水,漫漫长桥。燕子也归来了,心爱的人,你却没有回来,你什么时候回来,和我依靠栏杆享受美丽的春风杨柳?
“三月三日天气新,临川道中愁杀人。
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
这是宋代陆游《上巳临川道中》节录
陆游生活在窝囊的南宋,此时的南宋已丢掉了黄淮以北的半壁河山,既没有盛唐的繁荣和热闹,也没有在家的安稳,但是三月三,依旧风日清新。
他骑着马,看到了农村的桑田,有采桑女采集桑叶,到达驿站后,这里不热闹,但是看到了一棵巨大的桐花树,树上开满了紫花。
这首陆游的诗,虽然没有上巳节传统那种热闹,但是却写出了三月初农村自然界那种晚春之美。
桑叶满田,桐花烂漫。
还有很多诗人也写过了与三月三上巳节有关的诗句,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你又知道哪些与三月三有关的知识了,欢迎留言分享
标签: 叶绿